Git工程化最佳实践
本文导读
本文对应的 git-standardize 项目地址 https://github.com/vimerzhao/git-standardize
问题背景
大部分程序员对于Git的理解还停留在
git add . git commit -m "update" git pull git push
的阶段,但这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是远远不够的。 +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现在我们需要过滤所有修复bug的提交,该怎么做?显然是无法做到的,因为无法从commit信息获知。但是,如果我们在每次commit信息里面都注明提交的类型,是不是就可以通过过滤指定类型来达到目的了。 + 再举一个例子,如果我们的分支命名都是
master-01 master-02 feature-add_sd_card_permission bugfix-id-342141 bugfix-authorize-error
这种格式,我们是不是很不方便去做 定位分支的负责人,过滤指定分支 等操作,更不用说视觉上的混乱所造成的困扰了。 + 再比如,笔者近来发现某个仓库有大量构建产生的中间文件,究其原因,发现是因为管理人员设置的 .gitignore
配置如下
.... /build ....
显然,这种写法无法忽略子模块的 build 目录。
基于以上三个例子,Git使用的工程化、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。 + 我们所谓的造轮子,亦不仅仅存在于编程中,日常工作中常有大量的重复工作,亦是一种轮子,本文即 希望规范化、流程化Git的使用 ,以期提高开发者的效率。 + 本文基于作者工作中的教训和思考积淀而成,虽曰"`最佳`",但也只是现阶段我心中的最佳实践,仅供参考。
阅读须知
Git的作者Linus也是Linux的作者,Git最初也是Linux内核开发者在使用,所以其本身的配置和使用也是充满了类Unix的味道,诸如别名、命令、配置文件等等,都是Unix/Linux开发者习以为常的东西,但对于客户端、大前端的开发者可能相对陌生,所以,继续阅读本文之前,希望你对以下知识至少是有了解的
-
基本的Shell命令:
alias
/source
/grep
等 -
终端的基本使用,如通过
Tab
键可以自动补全命令 -
配置文件的使用,如Bash的
.bashrc
/.bash_profile
, zsh 的.zshrc
,Git 的.gitconfig
,他们的原理都是相似的
仓库创建
无论是Github还是工蜂,我们新建一个Git仓库后,往往会出现以下提示:
某种意义上,这幅图会带来很多误解,我们在创建一个Git仓库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一开始,我们或许习惯于渐进式的改进,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工作是可以 流程化、自动化 的,即不要等到发现问题再去解决,而应该一开始就建立有效、可复用的机制。
信息配置
使用 git config
配置必须要的用户信息
反面案例:
腾讯内部每个员工有自己的英文名和tencent邮箱,但是部分开发人员未注意,导致诸如 name(中文名) name@gmail.com 的信息进入了提交历史
gitignore
github-gitignore 提供了各类型项目的 .gitignore
模版,基本可以直接使用,如需定制,参考 Git - gitignore Documentation ,确保自己理解了语法规则。一般而言,本地的配置、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是需要在项目建立之初就添加 .gitignore
的。
分支规范
只允许使用以下分支命名项目
-
master
-
主分支,也是用于部署生产环境的分支,确保
master
分支稳定性,任何时间都不能直接修改代码
-
-
release
-
release
为预上线分支,发布提测阶段,会以release
分支代码为基准提测 -
分支命名细则:
release-version
-
当有一组
feature
开发完成,首先会合并到master
分支,进入提测时,会创建release
分支 -
如果测试过程中若存在bug需要修复,则直接由开发者在
release
分支修复并提交 -
当测试完成,经过一个周期的灰度之后,合并
release
分支到master
分支 -
release
分支的最终状态是每个线上版本的归档镜像
-
-
hotfix
-
线上出现紧急问题时,需要及时修复,以
master
分支为基线,创建hotfix
分支,修复完成后,需要合并到master
分支和处于待发布的release
分支 -
分支命名细则:
hotfix-creator-description
-
-
feature
-
开发新功能时,以
master
为基础创建feature
分支 -
分支命名细则:
feature-creator-description
-
Warning 是否需要引入 develop
分支以维持 master
分支的稳定性(上述机制的不足之处)有待商榷,过于复杂也不是一件好事,保证 合入分支自身的质量 看起来是更好的解决方案
commit规范
参考 angular.js commit规范 + 针对客户端的每次提交限制格式如下
<type>(<scope>):<subject>
<BLANK LINE>
<body>
<BLANK LINE>
<footer>
-
type
:本次改动的类型-
feat: 添加新特性
-
fix: 修复bug
-
docs: 仅仅修改了文档
-
style: 仅仅修改了空格、格式缩进等,不改变代码逻辑
-
refactor: 代码重构,没有加新功能或者修复bug
-
perf: 增加代码进行性能测试
-
test: 增加测试用例
-
chore: 改变构建流程、或者增加依赖库、工具等
-
-
scope
:本次改动影响的范围,建议每个工程划分好自己的模块,方便填写 -
subject
:本次改动的简要描述,一般写这个就够了 -
body
:更详细的改动说明,一般不使用,因为不推荐这么大的改动 -
footer
:描述下与之关联的 issue 或 break change,一般不使用
Note
-
建议每次commit的粒度不要太大,方便CodeReview
-
fix
类型的提交最好附带上bug链接之类的信息
GitHook
GitHook应该在仓库创建之后尽早设置,为了避免重复工作,笔者以及针对上文提到的信息配置、分支规范和commit规范等提供了 强制检查 的能力,引入方式如下
cd ..
git clone http://*******.com/vimerzhao/git-standardize.git
cd -
cp -R ../git-standardize/.githooks ./
cd .githooks
chmod +x *[^rule]
cd ..
git config core.hooksPath .githooks
cd ..
rm -rf git-standardize
cd -
如果管理员配置好了hook并完成了服务器端的push,那么对于其他开发者,只需要
git pull --rebase
git config core.hooksPath .githooks
使用效果如下:
非法分支命名.
非法commit信息.
仓库使用
gitconfig
GitHook
如上所述,使用者clone下仓库后应该配置本地GitHook,避免不小心提交脏信息
git clone ****
git config core.hooksPath .githooks
别名设置
下文会专门论述为什么推荐你在命令行而不是GUI工具中使用Git,本章主要讲述如何使用别名。别名在类Unix系统中普遍存在,即将我们最常用的命令设置一个更短更容易记住的别名,以提高使用效率。
oh-my-zsh
zsh是一款类似于 GitBash 的终端软件,而 oh-my-zsh 则是基于 zsh 深度定制的版本,其 git
插件提供了一套别名,推荐使用,避免重复造轮子。 + 文档位置: git-cheatsheet + 配置位置: git.plugin.zsh
使用这套别名可以有以下好处
-
省力省心,开源社区长期优化的配置大概率比我们自己折腾的更加科学和健壮
-
通用性强,任何一个使用 oh-my-zsh 的用户和你的别名习惯都是一致的,便于交流
GitBash
如果开发环境是 Mac/Linux ,强烈推荐使用 oh-my-zsh,如果是 Windows,目前看来还是使用 GitBash 最佳,推荐将 git.plugin.zsh 的别名规则平移到 GitBash 下,这样也符合上文提到的通用性原则。移植方法很简单,如下
## 大意如此,视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稍作修改 move path/to/oh-my-zsh/plugins/git/git.plugin.zsh ~/.git.plugin.zsh echo `source ~/.git.plugin.zsh >> .bash_profile`
GitAlias
GitBash 使用 Linux别名 时有一个不太友好的问题,就是不支持自动补全,对于像 git checkout
这样的命令,非常需要自动补全,否则很容易拼错分支名称。 + 所以推荐配置 Git别名 ,为了提高通用性,Git别名同样推荐基于 oh-my-zsh 的别名规则进行移植,下面是一段 git.plugin.zsh 的Linux别名配置
... alias gbr='git branch --remote' alias gbs='git bisect' alias gbsb='git bisect bad' alias gbsg='git bisect good' ...
很容易发现,每个别名均以 g
开头以区分其他命令,而 GitAlias 均以 git
开头,所以对应的Git别名配置可以是
... git config --global alias.br 'branch --remote' git config --global alias.bs 'bisect' git config --global alias.bsb 'bisect bad' git config --global alias.bsg 'bisect good' ...
如此一来, git branch --remote
这个命令在 Mac/Windows/Linux 均可以通过 gbr
或者 git br
访问到。
Note
Linux别名: 通过bash命令 alias
设置。
Git别名:通过 git config --global alias
设置。
Note
如何移植 git.plugin.zsh?一行一行的修改 alias
语法为 git config alias
语法吗?笔者的解决方法
## 提取所有关于别名的配置,并暂存 grep -E "alias g[a-zA-Z]+=.*" path/to/git.plugin.zsh > temp1.sh ## 改成GitAlias风格的别名 sed "s/^alias g/git config --global alias./g" temp1.sh > temp2.sh ## 去掉命令里面的 `git`,符合 GitAlias 语法 sed "s/git //g" temp2.sh > git.alias.config.sh ## 进行配置,运行后会注册到 .gitconfig source git.alias.config.sh ## 删除中间文件 rm temp*
命令封装
所有的辅助命令均以 gs_
开头,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利用 Tab
键的补全机制自动选择命令,避免冗长难记的输入
gs_clear_local_barnch
清理本地存在但是服务器端不存在的分支
gs_branch_last_commit
查看分支最后提交人和存活周期,辅助删除过期分支
gs_past_commit_statistic
统计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代码提交数量,参数
-
$1 : 时间段或者起始时间,如
7.days
、2019-10-10
总结
以上是笔者近期的思考总结,后面有新的想法和实践都会在此更新,欢迎关注 git-standardize。另外推荐阅读: Git内部原理剖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