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一次课后反馈的思考

本文约 800 字,阅读需 2 分钟。

最近,在公司内开讲了一门课程:《软件Bug的排查与解决》。看到课后的学员反馈,感觉是第一次收到如此矛盾的评价,所以觉得有必要思考一下。

以下是原文:

四、学员反馈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,什么地方您感到最满意,收获最大? (1)、介绍的核心九法十分实用 (2)、内容很有启发,例子很丰富也恰当 (3)、对于日常bug的排查经验总结得相当到位 您对本次培训有哪些意见或建议? (1)、听后价值不大,内容非常松散,建议1: 标题未免起得过大,讲的内容支撑不起来,建议收敛; 2 部分内容太多,get不到点,可以精简,可适当引入gdb或者其他debugger的有用用法落地,比一些花哨的概念要强 (2)、无,案例和我距离较远,理解起来有些费劲,其他的都挺好的 您在工作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或希望公司提供哪些方面的培训? (1)、这种技术总结型的培训挺好的,可以多来些 …

其实,我课程开始就说过,为什么不展开讲Debugger的使用,因为这是“器”层面的东西,不同语言有不同的Debugger,讲这个价值并不大。

我所讲的,更偏重于“道法术”的层面,因为我相信这些东西的价值是通用的,也引起了一些学员的共鸣。

我之前看过一个观点,就是一个分享的逼格再高,如果大大超过了我当前的认知,那么这个分享对于当前的我就是没有价值的,我也不会去听。

所以,我是能理解反馈中的“get不到点”的情况的。

当然,这个事情对我还是有一些启发的。

讲课,本身就是一个众口难调的事情,作为课程/分享的设计者与演绎者,应当注意以下几个事情:

  1. 主题明确聚焦,并认真编写推广过程中的课程简介,避免听众产生错误的预期,2个小时不可能面面俱到
  2. 课程开始前花1~2分钟再作一次说明,也是避免浪费别人的时间
  3. 中心化的授课可能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,当然某些场合有其必要性。开放式的内容平台(B站/YouTube),让听从自己选择或许更符合趋势
总阅读量次。